孩子不愛吃飯
經常吃一頓飯得要連哄帶騙,含飯含很久,孩子不愛吃飯有幾種原因:
1.孩子真的不餓
放假日或寒暑假時,孩子活動量少,當然消秏得慢,自然就不餓了,所以放假日時帶著孩去出去跑跑跳跳的,熱量消秏多,自然想要吃飯了。
2.吃不下
有些孩子喜歡吃零食,尤其是由長輩帶孩子時,常會因孩子吵鬧而任由孩吃零食;或是父母在牛奶內加了過多的副食品,孩子不容易餓,喝得更少,父母擔心營養不夠,增加了牛奶的次數,孩子更吃不下飯;以週歲的孩子來說,牛奶其實應當為副食,而不是主食了,應調整孩子的飲食習慣。
3.討厭吃飯時的氣氛
如果父母經常在餐桌上教訓孩子,或孩子不小心打翻湯,將飯粒掉得滿地而將孩子大罵一頓,那孩子當然害怕在餐桌上吃飯。
4.菜不好吃,菜不愛吃
如果孩子在外用餐時,食慾很好,在家吃飯卻興趣缺缺,那要撿討自己的廚藝了;或是老是烹調自認為好吃的食物,孩子的喜好不一定和自己一樣,所以應經常變換菜色。
5.飯盛太多
盛飯時,應盛少一點,孩子覺得不夠再盛,不要一次盛太多,會造成孩子的壓力,降低吃飯的慾望。
6.含飯含很久
孩子在四個月時要開始添加副食品,大多數父母嫌麻煩,直接加在牛奶中,使孩子缺乏訓練咀嚼的機會,久了就喪失了本能,這類孩子長大吃飯時,就經常會含飯,照顧者可以示範咀嚼的動作,教孩子咬二十下吞下去,慢慢學會咀嚼的方式。
7.不專心
吃飯的時候,邊吃邊玩,或邊說話甚至邊看電視無法專心,所以吃飯時要教導孩子坐在固定的位置讓他專心地吃。
8.孩子有心煩的事
孩子和成人一樣,心煩時也會沒有食慾,若發現孩子要他吃飯時,悶悶不樂,就要瞭解原因,幫他尋求解決,問題解決,自然有胃口了。
9.想引起注意
有時孩子不吃飯是想引起注意,這時父母要想想,是否最近太忙,忽略了孩子的感受,只要適時多關心孩子,他就不會故意不吃飯了。
瞭解原因後,就可以依照不同狀況,予以引導,提供一些方法供參考:
1.建立目標
告訴孩子如果可以在約定時間內吃完飯,連續一星期,放假就帶他去動物園玩,或是挑一件喜歡的玩具,讓孩子有期待的目標,慢慢地就會養成吃飯的習慣了。
2.多多鼓勵
鼓勵遠比威脅恐嚇所達到的效果好,若是經常責罵或不耐煩,孩子會害怕而更慢,但若受到讚美,孩子為了要得到稱讚,會努力地用餐。
3.有趣餐具
父母可以挑選孩子喜歡的卡通人物的餐具;如孩子喜歡維尼熊,吃飯時有維尼熊陪他,就比較喜歡吃飯了。
4.美好氣氛
孩子的動作本來就比較慢,因此不要將成人的速度加在孩子身上,而且細嚼慢嚥有利於消化,所以用餐時不要用氣急敗壞的口吻,一直摧促孩子吃快點,吃慢點也無妨,重要的是營造愉快的用餐環境。
最近更新 :
瀏覽次數 : 2111